我打賭,我們那一團十之八久都有這樣的想法,因為,據我側面觀察,張國立的「大齙牙」好像在很多人的行李箱都有。基本上,這是有點難辦到的,雖然半自助旅遊的走法已不像團體行程那樣緊湊,但終究時間有限,我還是寧願去看「米羅美術館」而割愛「四隻貓」。所以我除了烤乳豬跟海鮮飯外,大概吃得都跟張國立不一樣。這也不表示我在西班牙沒有吃到道地的東東,雖然不懂西班牙菜單的我常常在亂點菜中,錯失了許多吃美食的機會。
第一次嚐到道地的西班牙食物是在馬德里的主廣場(Plaza Mayor),在領隊大姐宣布「放風」四十分鐘,讓我們去覓食,站在廣場四周小商店走廊的我,開始「恨」自己怎麼偷小懶,至少,西班牙菜的西文單字也應該抄一點帶出來。下午一兩點的馬德里,陽光大又曬到讓人一點胃口也沒有,牛排炸雞這些看得懂的餐廳不想吃,看不懂的餐廳,不知道賣些什麼,我的眼光突然停在牆上的一排字:Tortilla a la española……這字,我在DK上看過,西班牙蛋捲,很傳統的西班牙tapas(可翻譯為「小菜」),就它了。
在等我們的tapas三明治的時候,店裡的小哥請我們吃一種「小零食」,麵粉做的,灑細糖粉,口感有點像甜甜圈,但又比較結實。在那家店吃中餐的夥伴試吃結果一致認為不錯吃,我們就比手劃腳地表示:要買這個,可是小哥一直搖頭擺手,沒有嗎?但是他又從後面的櫃子拿出一些請我們,我們這才知道是不賣的。為什麼不賣?這答案一直到托雷多(Toledo)我們才知道。
原來,這「甜甜圈」叫西班牙炸油條,是西班牙人常吃的一種「早餐」(所以中餐時間沒在做了)。小店老闆用肢體語言告訴我們:油條配咖啡,很棒喔。我們是玩到沒有時間悠閒一下啦,不過在巴賽隆那的街頭,剛出爐的西班牙油條,微熱,用那種老式雜貨店會用的三角形紙袋裝著,灑上細糖粉,邊吃邊佐以巴塞隆那舊區很加泰隆尼亞的風光,超西班牙。至於非吃不可的海鮮飯(paella)及烤乳豬,就不用我多介紹了。烤乳豬當然是要在塞哥維亞(Segovia)吃才道地,幾乎每家餐廳都有賣,好不好吃?吃過的都說讚。
至於海鮮飯,我覺得巴塞隆那的要好吃多了,光那個六人份(他說四人份啦,但我覺得那個size,六個人吃應該還有剩)的平底鍋端上餐桌,陣仗就夠嚇人了,聽說墨魚海鮮飯味道超鮮美,不過我們的旅伴中有人對那團黑媽媽的東西早就下了禁令,在西班牙十四天,終究是無緣嚐到那美味。喜歡嚐點小酒的,不妨找間tapas酒館,燻火腿、炸魚、炸花枝圈、海鮮或紅甜椒沙拉,隨意點一些,跟西班牙人一起站在吧台前小酌一番,也是體驗西班牙夜生活的另一種方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